中国文化概论课程顺利展开课外研习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

上传时间 :2020-12-04    浏览次数 :    编辑 :

11月30日中午,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研习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在青岛大学浏园食堂门口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孙欣老师组织,2019学前1班、2班的全体同学参与。同学们将网上购买的手工材料与生活中的原材料相结合,秉持“融非遗于生活,蕴专业于传承”的理念,制作出源于生活,富有情趣,简单易行的非遗作品。

经过半个月的精心准备,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期盼中顺利召开。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儿时最爱的糖葫芦,能让我们放飞梦想的风筝,长辈们最熟悉的剪纸,民俗活动中必备的花灯和灯谜,色彩鲜艳的扎染,孩子爱玩的泥塑,人气火爆的中国结,搞怪多趣的脸谱,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的景泰蓝,剧情跌宕起伏的皮影戏和木偶戏,饱含淑女情怀的绒花制作以及文雅诗意的篆刻等13种非遗活动。同学们分成了一个个“小摊位”,不仅展示了提前制作好的非遗作品,而且在现场教观众门体验制作过程。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每个摊位面前都挤满了观众。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让人目不暇接。现场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更是让观众们流连忘返。

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宋贵欣、院长李福华、副书记王成海、副院长刘启民一早就来给大家捧场、打气,他们饶有兴趣地在“非遗摊位”前一一查看,为同学们这种不畏严寒、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非遗活动的意义、丰富的形式纷纷点赞。

最最火爆的摊位当属糖葫芦啦!色香味俱全的糖葫芦和糖桔子,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从活动到结束,这个小组就没有停过工作。因为供不应求,现场还补了两次货。

这是传统的技艺剪纸,比较容易上手操作,所以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各式各样的窗花、小鱼儿、小花朵都不在话下。初学者可以照着描好的花样剪,有基础的观众则可以自行作。

在制作风筝的现场,同学们可以先用精湛的绘画技艺在空白纸上创作喜欢的图案,写上自己的祝福,再用简单的原材料组装起来一个简易的小风筝,然后就可以去试试放飞啦。

爱美的女孩儿们选择了绒花。这种毛茸茸的绒花既可以戴在头上当发饰,也可以组成花束当桌饰。

这是泥塑,原料是白色的软陶泥土。同学们可以用手捏出自己想要的形状,捏好后就把作品放到窗户旁边风干,等作品完全成块之后用水粉颜料给作品着色。

色彩丰富的扎染让同学们也纷纷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下,先来块手绢试试手,再挑战下T恤和布袋。

在中国结的制作现场,同学以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形式来教授观众,包教包会。制作的平结、绳结等都可以直接带走,留作纪念。

这是花灯展示和猜迷现场。同学们在花灯制作过程中,将传统梅兰竹菊等纹样加入了其中,使花灯极具欣赏性。同时,还准备了150道灯谜。答对的观众可以获得糖果或者一盏小花灯,吸引观众们纷纷前来一测脑力。一位退休的老师和一位文学院的女同学均猜对了5道灯谜,并列榜首。

同学们演的皮影戏和木偶戏,不仅吸引了同学观赏,连食堂的工作人员都驻足拍照。

老少皆宜的脸谱活动,让人乐在其中。

再来篆刻活动的现场了解一下篆刻制作过程,猜一猜篆刻的字是什么。

这是运用了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的掐丝画和中国象棋,观众可以运用矿物颜料为象棋和画上色,让同学们纷纷惊呼传统的手工艺和现场技术的结合竟然这么奇妙和有趣。

本次活动在参与师生和观众们的欢声笑语,以及对下一次活动的期盼中顺利结束。这次活动增进了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了解并且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未来的教育人,我们也有义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重要性传递给儿童。本次活动也展现了学前教育专业同学,尤其是2019级学前教育专业“3+4”同学们高昂的学习热情,灵巧的创意和高超的动手制作能力。

Copyright 2021 Normal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