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心理援助寿光灾区,促齐鲁乡村振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落地生根

上传时间 :2018-09-05    浏览次数 :    编辑 :

青岛大学心理援助服务队也是齐鲁乡村振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课题团队的成员。这支队伍是中国红十字优秀志愿者服务队,在汶川地震、中石化黄岛爆燃事故等心理援助中表现突出。在项目组长陶明达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前往本次受损最严重地区之一口子村进行心理援助和实地调研,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理念和服务模式落地灾区。

此次洪涝灾害,寿光损失惨重,可能会对受灾居民产生心理焦虑、心理抑郁、恐惧、认知障碍等心理问题。本次社会心理服务主要针对灾区农民(养殖户)、学生和老师群体提供心理服务.

本次社会心理服务得到了学校校院党委、行政的大力支持。通过本次救灾援助,具体实施前期制定的齐鲁乡村振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并在具体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调研完善方案。通过本次心理援助过程,进一步探索重大灾害后乡村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的理念、技术、方法和路径,为今后开展突发危机心理干预积累经验和锻炼本土队伍。

根据社会心理服务融合理念,在齐鲁乡村振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特例试验田--寿光市,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了解服务对象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适时的心理疏导,为援助对象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服务方案,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跟踪。

青岛大学心理援助队于9月1日上午九时到达口子村,看到了乡村居民忙于整理家务和晾晒衣物、书籍。上午在陶明达教授的带领下,心理援助服务队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初步了解了口子村受灾和目前恢复的情况。

在上午走访的过程中,遇见了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在家中晾晒洗干净的织布,并热情的接受我们的采访,老奶奶说到:“今年90多岁,是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洪涝,村干部通知我们撤离时,都没有来得及带户口本等贵重物品,她说到灾难面前生命第一,并感谢政府、社会爱心人士、心理援助组织在灾难发生后第一时间赶来慰问和送物资。”中午12点,心理援助对在村委大院简单吃过午餐后进行了短暂的工作会议,讨论了下面的工作安排。

下午两时,青岛大学心理援助服务队分成两队,一队在临时建立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由队长陶明达教授担任;另一队分成两组入户调查。

第一所临时建立的寿光市乡村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建立在新村室外,由热心群众为我们提供了办公桌椅,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刚刚搭建成功,口子村抗洪英雄张新江就骑着摩托前来进行心理咨询,张新江在洪水面前不畏惧,用自己家的卡车撑住了即将崩塌的木头支架,挡住了洪水,也保住了农村居民的数排楼房和生命安全。然而,他损失惨重,价值三百多万的毛巾厂毁于一旦,经过陶明达教授长达两个小时的心理疏导,张新江最后明确了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向,心理压力和焦虑也减轻了很多,随后,陶明达教授又为16名村民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期间热心村民送来了热水。

另一队入户调查小组调查了独居老人、空巢老人、中青年村民、中学生群体,发现由于受灾损失情况的不同,每个人呈现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有所不同。老年人更多关心的是以后生活的保障,中青年关心的是农作物和养殖牲畜的补偿和未来的生计问题,中学生开心的却是“开学后不用上交作业”。第一天的心理援助工作下午六点结束,驱车返回四十公里外的居住地。

寿光灾区经过洪涝灾害,生态环境、乡村居民心理状态受到严重打击,因此,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与乡村居民心态和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通过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等有效缓解基层干部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对灾区学校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消除灾害带来的心理阴影,通过对农户、居民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因为经济损失而带来的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援助,项目组下一步将会继续同当地力量,在本次心理援助的第一站口子村进一步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建设,培训数名心理联络员,为他们进行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和培训。

在寿光市帮助建立镇级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市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培训和组建本地心理服务专业人才,通过内外援助力量的结合,进一步跟踪灾区居民心理变化现状,帮助灾区居民尽快消除洪涝灾害带来的心理阴影,尽快恢复日常生产和学习,同时促使齐鲁乡村振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本次心理援助服务将在以上实践进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齐鲁乡村振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促进寿光灾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成功落地,为齐鲁乡村振兴积累成功经验。

Copyright 2021 Normal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