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师范学院2017-2018学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专业一:学前教育专业

上传时间 :2018-11-01    浏览次数 :    编辑 :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设计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和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

2006年,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主要培养本科层次的幼儿园教师,至今已有10年的发展历史。2011年,招生规模由1个班扩大为2个班。2014年开始招收春季高考班。夏季高考班和春季高考班基本修业年限均为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 + 10,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2016年获得学前教育专业硕士招生资格,2017年开始招生。

2.在校生规模

目前全系共有6个班,2014级、2015级分别为两个性质的班级,即春季高考班和夏季高考班。2016、2017年各自招收夏季高考班一个,2017年开始招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共有在校生240人,其中2014级80人,2015级75人,2016级41人,2017级40人,学前教育硕士生4人。

3.课程设置情况

2014级-2016级学生培养执行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2017级学生培养执行2017版培养方案。

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

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33学分,分为四类课程。思政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课程,学生须按要求修满14学分。体育类:学生须按要求修满4学分。外语类:学生须在大学英语III-VIII中按从低到高的顺序修读12学分,最多免修3学分。计算机类:学生须按要求修满3学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须修读《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至少修满10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分为提高课程和拓展课程,其中提高课程包括思政、外语、计算机、数学、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学生在基础课程修读完成后,根据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需求选择修读。拓展课程包括自然科学与技术(A类)、人文科学与艺术(B类)和社会科学(C类)三个课程模块;学生也可以将学校开设的非本人主修专业的任何课程作为自己的通识教育选修拓展课程。学生应修满10学分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提高课程建议所有学生修满4学分,拓展课程建议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A类和B类分别修满2学分,另外2学分任选。

    3)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13学分。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是所有教育学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外教育历史、教育哲学6门课程,除中外教育历史3学分,其它均为2学分。其中,心理学、教育学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

    4)学科基础选修课程  至少修满11学分。学科基础选修课程是根据兴趣选择的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大学语文(3学分)、科学与技术概论、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儿童文学、汉字与书写艺术、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论、教育文化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殊儿童教育评估与干预、园本课程开发、写作基础与儿童文学创作、基础教育改革专题、家庭教育学、幼儿园改革前沿(以上课程2学分)、说课方法指导(1学分),共32学分选11学分。

5)专业必修课程  83学分。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课程论、幼儿园游戏、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园健康教育、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园社会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美术与幼儿美术、舞蹈与幼儿舞蹈、钢琴与幼儿歌曲伴奏、声乐与幼儿歌曲等主干课程。

6)专业选修课程  至少修满10学分。包括中国文化概论、教育政策法规、儿童行为矫正、0-3岁儿童发展与教育、声乐与幼儿歌曲IV、舞蹈与幼儿舞蹈V、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学、钢琴与幼儿歌曲伴奏V、美术与幼儿美术V、教育名著导读、学前比较教育、“做中学”科学教育、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共28学分选10学分。

7)特设课程  学校规定的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军事训练等课程。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总共需要修满160学分:

(1) 通识教育必修课36学分。

(2)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0学分。

(3) 专业教育课程65学分,含专业基础必修课21学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教育学、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信息化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学前课程论、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园班级管理);专业核心必修课程23学分(学前卫生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集中实践环节21学分(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论文)

(4) 多元/实践课(选修课)共开设89学分课程,包括创新实践3学分,学生需要修满49学分课程。

4.创新创业教育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组建团队申报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7年所申报立项的4项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均已如期结题。其中,校级项目优秀1项。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及教学设备

共计投入经费约31万元。包括建设电钢琴教室,购入电钢琴41台,花费约15万元;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手工教室、舞蹈教室安装电子屏幕4块,约6万元。2017年又购入钢琴8架,约为10万元。

2.师资队伍建设

为建设“专兼结合、数量够用、层次较高”的教学团队,激励教师专业成长,本专业通过“内培、外引、聘请”等方式培养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和用好各类人才,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根据学历、荣誉、职称、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等各方面综合考察情况设置不同梯队,为不同层次的教师量身定制不同的培养方式,形成“新教师→普通教师→骨干教师→课程带头人→教学名师”的“梯队”培养模式,以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为抓手,注重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由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同时,通过引进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带动专业内部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了解专业、走向专业,促进教师任教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对接。现有教师9名,其中副教授3名。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占专任教师66.7%,是一支比较年轻、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2017-2018学年,教师发表D类论文3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2篇,同时,注重教学团队建设,两名教师位列一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的二、三位次,1项校级研究型课程改革项目顺利结题。

3.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性质和一至四年级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统筹规划,按照合理布点、分步建设、先易后难及就近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校内外幼儿教师发展基地。现有固定实习幼儿园5个(共8个分园)。

4.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本专业课程几乎均采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设备,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同时,教师们已能熟练运用QQ、微信等工具加强师生沟通、开展在线辅导和作业收集讲评。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 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通过建设的一批幼儿教师发展基地,开展双方人才培养、教学研究、项目开发及推广、学生实习、就业、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并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实现校外基地的区域联动发展和整体提升。

同时,深入探索“学研做一体化”幼教师资培养模式。实行“课题(项目)带动计划”,将幼儿园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难题,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选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此带动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

借鉴国外先进教科研理念,尝试进行“ECECC”研究小组建设。其特点是,研究方向、兴趣相近的教师、幼儿园进行合作,搭建学前教育硕士培养、具有考研意向的三年级本科生、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本科生联合“做中学”的平台。小组在专业学习、课题研究、情感分享、自主管理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活动,全面促进硕士生发展,提升研究素养。其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同事联合攻关,积累前期研究成果,为近两年冲击高层次研究项目、高级别研究成果奠定基础;二是尊重学习规律,探索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的科学途径。

2.教学管理

1)打造一支“名师执教、专兼结合、双师互补”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充分开发、利用、整合优质教师资源,促进大学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幼儿园名师的实践优势互补,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教学改革政策定期研讨、重大问题协商、青年教师传帮带、专职兼职教师互帮互学、团队自我评价等一系列制度,推动团队成员的互帮互学、互促共进,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调整强化循序渐进的立体式教育实践体系

调整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尝试以幼儿各发展领域(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的教育教学法类课程为核心,推动基本理论课与技能技巧课的有机整合。在课时分配、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方面适当向教学法类课程倾斜。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为本位来确定分层分步渐进的实践训练体系,突出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应用的逐步深化的特征,同时构建包括见习、教育调查、尝试实践、学科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全程不间断的实践训练体系,对学生持续进行专业能力的训练。

3)改革创新专业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探讨“基于表现”的评价方法,借助实地观察、现场评价和情境测查等手段,全面考察学生的真实表现和实际教学能力,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断扩大日常专业实践在考核体系中所占的分数比重。加强案例教学(搜集、增加典型案例,对教材进行个性化改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改革评价方式,重视实践练习和平时表现。

4)专兼结合保障教学管理效能

在教学管理方面,在人员相对紧张的情况难以缓解的背景下,坚持专兼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部分专业教师无偿兼职承担了教学计划的维护、课程管理、实验室维护等教学管理任务。同时,在全系进行“项目负责制”改革,将教学任务分成若干项目,由任教教师自主选择,促进了教师教与学的融合。

 

(五)培养质量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率总体上比较高。这与学前教育师资紧缺,社会需求高相关。对比升学和直接就业而言,绝大多数学生的第一选择是就业,而非考研。一方面,就业机会多,另一方面,许多考取本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仍进入幼儿园一线工作。两种情形之下,本科生更倾向于直接就业。从数据统计来看,近五年的教师考录率也一直比升学率高很多。2016年,青岛市教师考录政策中,公办中小学全部取消编制,而公办幼儿园还配有编制。这种政策导向也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待业心态和方向。过去,如果没有考取公办幼儿园,学生一般先进入民办园工作。然而,经过摸底排查,18届未就业的学生,不是找不到民办园的工作,而是希望安心复习,通过参加2019年教师考录,考取带编制的公办园师资。因此,2018届就业率与往年相比不高。

近几年来,我校培养的本科生渐渐为本专业赢得了声誉,多人已成长为所在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就业单位满意度比较高,尤为认可本科层次幼儿师资的综合素质。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措施促进学生就业与发展:

1.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始终。通过新生教育会,班主任主题班会,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生四年学习发展之中。

2.在课程教学中培训学生教育教学技能。通过理论和五大领域教法课等实践课程夯实学生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加强实习管理和指导,锻炼综合从业技能。实习期间,每位带队老师专门负责一个实习单位,每周查看学生情况。

4.毕业前加强考研、考录指导和就业教育。针对大三有考研需求的学生,我系一般在国庆假期前夕,邀请已考取研究生的往届学生与大三学生面对面座谈,激励大三学生立志,并对考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等大四学生考取研究生之后,大三学生也基本确立了考研学校和专业,此时,再次组织考研交流会,大四学生现身说法,可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针对考录和就业,一方面发挥班主任作用,开展班级和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创设条件。每年春季学期,已经通过笔试的大四学生可优先使用琴房。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2010年以来,党和政府着眼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对新时期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进行了系列战略部署,凸显了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相应地,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 这是未来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的非常关键的师资准备,对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至关重要。

青岛市从2011年、2014年分别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近4年来,我市新增了公益普惠性的学位15万个,2015年再建100所幼儿园,并计划从2014年到2020年建1100所幼儿园。同时,将从 2016年开展幼儿园小班化试点,在青岛市幼儿园推行省定班额标准的下限,即小班20人、中班25人、大班30人,以此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不断增加的幼儿园数量以及未来小班化政策的实行,势必引发对大量高素质幼儿教师的迫切需求。

然而,当前的青岛市幼儿教师队伍还难以很好地胜任这种发展需求。首先,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据显示,全市现有园长及幼师13801人,按20万3至6岁在园幼儿,省编办发布的学前教育师生比1:7来测算,2020年前配齐幼儿教师尚需新增6000人左右。其次,专业素质普遍偏低。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市现有专任幼儿教师14063人,占总教职工人数的67.8% ,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是,大专以上教师比例仅为52.1%,与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上海(91.8%)和苏州(89.35%)相差近40%。第三,受师范教育改革的影响,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近些年来一直处于提升过程之中。过去。中专毕业就当幼儿园教师,现在国家要求幼儿教师至少要大专毕业,未来再过三年五年,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要求可能至少达到本科以上。这些都为青岛大学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建议我校紧紧抓住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机遇,适当扩大招生规模,不断提升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青岛市乃至全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1.学前教育创新和解决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尚待提高。作为半岛地区的学前教育研究中心和学院的优先发展学科,学科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表现为反映创新能力的高质量论著和具有突破性的观点还不算很多;同时,解决半岛重大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有限,主动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研究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2.师资队伍规模偏小,相对年轻化。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和地区对幼儿园师资需求的增强,专业人员队伍规模偏小,在扩大办学规模方面面临一定挑战;与此同时,由于学科队伍相对年轻,一些学科方向尚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知名教授,在寻找新的学科生长点、树立学术形象等诸方面也面临严峻挑战。

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对重大项目进行集体攻关;对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资助,发挥学术骨干的作用;利用名师讲坛和外聘学者讲学的活动指导学术研究;加强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跨专业联系,开展学科间横向合作研究,提高学前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编著具有青岛学前教育特色的托儿所、幼儿园系列教材;实行教师定期、定点幼儿园开展科学研究的制度;积极申报国家级研究课题;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奖项,实现国家与省部级科研奖励的新突破;出版系列较高水平的学术著作。

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与专业素养,从数量上,全面提升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使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0%;增加本学科高级职称教师数量。从质量上,从整个教育学科和学前教育专业全局出发,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更早更快地“术业有专攻”。另外,聘请全国、省内或市内优秀的幼儿园园长和特级教师担任客座教授,定期指导本科生教育见习或实习,不断优化队伍的专业结构。

 

Copyright 2021 Normal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