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上传时间 :2020-12-15    浏览次数 :    编辑 :

一、人才培养目标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政策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立足青岛,面向山东,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情怀,宽广的学科基础和科学人文素养,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具有终身发展意识和潜质,能胜任小学多门课程教学任务,承担基本的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乡村骨干教师。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主要从师德良好、素养全面、知能扎实、复合人才、终身发展五个维度对毕业5年左右的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

【培养目标1】师德良好:能够了解、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政策要求,特别是能遵守公费师范生相关规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敬业爱岗、以身示范、勤奋工作,具有为乡村教育积极奉献和服务乡村教育的情怀,能够做到热爱乡村教育、融入乡村教育。

【培养目标2】素养全面:具有较为宽广的学科知识基础,对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等学科都有所涉猎,形成综合性的科技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培养目标3】知能扎实:具有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具有与小学多门课程相关的学科与教学法知识;具有较高水平的普通话、板书、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师基本功;熟练掌握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培养目标4】复合人才:首先,能够教授多门小学课程,即不仅能教授语文、数学等小学两门主要学科课程,也能够胜任科学、英语、信息技术甚至音体美等课程中的部分课程。其次,除了学科教学工作外,还能够承担一些基本的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如担任学校中层领导、教研组长等职务,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

【培养目标5】终身发展: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积极参加各种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有较为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专业进步明显,表现出较好的专业发展潜力。

二、培养能力

1.专业设置

青岛大学小学教育专业2006年开始招生,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发展迅猛,在武书连专业排名中,位列B+等级。本专业已顺利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由于专业调整,2011—2012年曾停招2年,2013级之前,培养全科小学教师;2014、2015级分语文和数学两个方向培养“一专多能”小学教师;2016级到2018级,招收山东省公费师范生,自2019级起,还招收青岛地区“3+4”公费师范生,培养目标都是“面向农村的全科小学教师”,致力探索“实践取向”、“一专多能”、“全科教学”的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

2.在校生规模

现在小学教育系共有在校生391人,从2016级开始招收面向农村的全科型公费师范生。2017级81人,2018级40人,2019级150人,2020级120人。从2019级开始,招收与平度师范学校合作培养的模式为3+4的100名服务青岛市农村的公费师范生100人,分成两个班,另外一个班是全省公费师范生30人,2020级招收与平度师范学校合作培养的模式为3+4的100名服务青岛市农村的公费师范生100人,另外一个班是全省公费师范生20人,分成4个班。现有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全日制、非全日制)62人。

3.课程设置情况

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多元(2+X)学科选修”课程体系中,专业教育课程不仅包括必修模块,还包括选修模块;2+X模块是指把数学和语文2个模块选修课程作为专业拓展基础模块,每个模块至少修满6学分,其它(X)包括英语、科学、心理、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等,由学生自由选择,选修学分不做具体要求。

其中通识教育,包括必修36学分、选修10学分;专业教育基础必修7学分,专业教育核心必修课程19学分,专业教育选修至少6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共要修读64个学分,占比40%,达到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5%的要求。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学分情况

课程类别

课程类型

学分

占比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必修课

36

23%

通识教育选修课

10

6%

专业必修

专业基础必修课

7

4%

专业核心必修课

19

12%

集中实践环节

24

15%

多元选修

2+X多元选修课程

64

40%

图1各类型课程设置情况

针对教师教育课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共提供了84个学分的课程共修读者选择,其中36个必修学分,10个限选学分,合计为47个学分,占总学分29.38%,高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规定的32学分的要求。由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规定的许多课程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课程重复,所以教师教育课程领域,本专业建议修读61学分,或结合学科选修模块修读更多教师教育和学科教育交叉类课程。

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属于人文社会素养课程,共14个学分。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践属于科学素养课程,共2个学分;选修课10分,由青岛大学组织学生统一组织修读,学校有明文规定全部为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具体修读内容参见人才培养方案。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合计有26个学分属于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占比为16.25%,符合通识教育课程中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的要求。

4.创新创业教育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组建团队申报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9年所申报立项1项国家级,5项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均已如期结题。具体有: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

负责学生

参与学生人数

指导教师姓名

项目结果

“共研者” 师生论文合作管理平台的研发

国家级

阎晓晖

5

王卓

合格

小学英语情境适切性研究

校级

张婕

4

庞晖

优秀

课本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

校级

周馨

3

郭文

合格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研究---以青岛大学附属小学(金门路小学)为个案

校级

程琪

4

苏静

合格

创意课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校级

韩宗瑶

4

郭文

合格

教师提高课堂吸引力的叙事研究

校级

魏光莉

3

庞晖

合格

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STEM课程开发

校级

房姝君

4

马玉宾

优秀

三、培养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及教学设备

学校建有青岛大学教师教育实验实训中心,在教师基本技能实训室建设方面,面向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验室共有28间,使用面积1670多平米,生均实践用房4.6平方米,涉及的领域有教学技能、教育技术、创客教育、理科教法、心理学、微格教学等六大类。其中微格教室、电子书法教室、电钢琴实训室、美术手工制作和书法教室均可以实现在线教学观摩指导,信息化教育技术分组教学教室、智慧课桌教室、公共教学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室均配备了实物高清微课拍摄装置,便于学生在线参与教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教学场所开展在线教学训练,支持小学教育专业开展远程见习观摩。近三年,小学教育专业生均教育实践经费支出逐年提高,充分支持专业教学需要。

2.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目前共有专职教师22人,师生比14.9:1,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和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均高于学校师范类专业平均值,能基本满足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除特殊原因外,教授、副教授全部为师范生上课,并且担任教育实践、毕业论文、课题指导、暑假社会实践、课题指导等工作。

学院探索三级管理制度,院、系和课程教研组。小学教育专业分三大教研组:教育理论教研组9人、数理技术教育教研组7人、人文艺术教育教研组6人,教育理论教研组主要承担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基本理论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数理技术教育教研组主要承担承担数学教育、科学教育、教育技术等方向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人文艺术教育教研组主要承担承担语文教育、英语教育、艺术教育等方向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教研组主要开展教研活动,每月活动一次、主题不同,如培养方案的讨论、组织老师互听互评、教育教学研究的主题研讨。

多年来本专业引进的教学科研岗位的人才均为优秀博士或副教授以上职称,并且在学校、学院相关政策的激励下,专业教师在教学、科研、教育实践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近3年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24项,人均超过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课题总经费160多万;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CSSCI、SSCI论文23篇,出版专著1部,取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励4项,学生评教平均分为92.7分,可看出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术水平能够满足学生发展和教学的需要。

3.实习基地

基于和地方教体局的密切关系与协作机制,根据学生见习、实习需求,根据区域统筹、城乡兼顾的原则,小教专业遴选了28所优质小学作为教育实践基地。所遴选的教育实践基地均具有优秀的师资队伍,较强的学科优势、管理优势、课程资源优势和课改实践优势。每个实习基地年均接收12个实习生,符合“每2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的标准,数量与质量均有保障。

学生实习成绩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学院教育实习领导小组共同评定。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遵照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与同伴评价兼顾、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评价与学院考核评价并重的原则,着重在教学、班主任以及教育调研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以及教育调研三方面的成绩分别占教育实习综合成绩的50%、25%、25%。实习记录、实习成绩记录档案。为了培养公费师范生的教育情怀,2016级的学生被安排到济宁进行实习。教育实习前召开动员大会,给学生部署具体任务,明确实习要求。实习期间学校学院也会有相关领导巡回检查指导。

4.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目前学校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与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开展进行了深度融合。首先学校依托校园网建立了各种网络应用管理系统,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网络服务,如:学生选课系统、成绩查询系统、学生在校及成绩证明打印系统,网上评课系统、考试安排查询系统、在线课程平台等等。其次青岛大学教师教育实验实训中心大部分实验室均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一方面建设教学支持系统,全方位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建设,提高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如:电子书法教室和电钢琴实训室均建设了围绕书法和钢琴教学近十项支持系统,让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度互动融合,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通过智慧化校园系统和建设青岛大学教师教育实验实训中心,可以满足学生依托网络和数字多媒体设备,实现交流学习、实验实训的设施需求,并通过青岛大学数字图书馆和在线课程系统,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自主学习和实践,完善学业和个人发展,能够满足学生需求。学院目前围绕小学教育专业规划建设多门在线课程,并通过课程教学与数字化资源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益。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1.创新培养机制

多专业协同授课。近年来,为了能更好的开设、开足相关课程,小学教育专业邀请其他学院教师协作授课,联合育人,聘请数学与统计学院、文学院、大学图书馆,以及师范学院内兄弟专业、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和行政人员,参与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另外,积极邀请一线教研员和优秀教师与本系教师共同开课,提高了学生的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

3+4免费师范生培养。自2016年起,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训,除了招收高中起点的4年制免费师范生以外,还在平度师范学院,招收初中起点的3+4免费师范生,采取7年一贯的培养模式,前3年在平度师范培养,3年后通过转段测试,进入青岛大学,再学习4年。为了让同学们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提前体会大学的学习氛围,感知精彩的大学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2019年11月27日组织2017级的3+4的免费师范生到青岛大学进行研学交流活动。通过研学,本专业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更好的了解了同学的现状和需求,2016级“3+4”的学生更加明确自身定位,2017级学生更是大大提高学习劲头。

2.创建附属学校,拓展实践培养渠道

2017年以来,在大学的统一部署下、在师范学院的统一安排下,学校先后创建了青岛大学实验中学、青岛大学第一实验小学 、青岛大学第二实验小学、青岛大学即墨实验学校,青岛大学城阳附属小学,小学教育专业有4名老师以校长或副校长身份参与相关学校的组织管理,这也大大拓展了本专业教育实践培养渠道。

学校学院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强化双导师管理制度,出台了多项文件,鼓励教师到小学挂职锻炼、指导实习、开展产学研合作。明确要求各师范专业学科教学论教师全程参与师范生教育实习、见习,参与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围绕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青岛大学和青岛市及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与优质小学签订合作协议,建设了多所教师发展学校、实习基地、联合培养基地等。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之前,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进行沟通,要求各实习小学成立教育实习指导组,由各实习学校的校长或教导主任、指导教师代表及本专业带队教师组成,实习学校的领导任组长。根据学生实习的目的要求,制订计划并组织实施:全面贯彻执行教育实习计划,选定教育实习班级和指导教师;安排实习生的实习任务,落实其工作场所和食宿;经常检查、督促并指导整个教育实习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严格要求实习生遵守教育实习纪律,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关心实习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

3.以教师科研带动教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加强教材建设(选订高水平教材、专题前沿类课程自编讲义)和案例教学(搜集、增加典型案例,对教材进行个性化改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改革评价方式,重视实践练习和平时表现。

另外,本专业积极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18年、19年学生申报项目数量再创新高;组织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丰富学生科研体验,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效结合。

五、培养质量

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小学教育专业往届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学校的骨干教师,有的还获得了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毕业生整体水平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在2019年《中国大学评价》专业排名中,小学教育专业获得B等级。

2019年,青岛大学委托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对大学111个本科专业进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对比青岛大学111个本科专业: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小学教育排第10位/111个本科专业

教育教学质量指数,小学教育排第15位/111个本科专业

毕业生专业相关情况,小学教育排第10位/111个本科专业

毕业生对各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小学教育排第8位/111个本科专业

毕业生工作稳定性,小学教育排第6位/111个本科专业

毕业生就业形式评价,小学教育排第13位/111个本科专业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1. 釆取的措施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五种措施促进学生就业与发展:

(1)注重早期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职业发展意识。

(2)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日常培训。

(3)组织各种教育类技能才艺的比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4)加强实习管理和指导,锻炼综合从业技能。

(5)毕业前加强考研指导和就业教育。

2. 典型案例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特别是公办教师考录率一直居于师范学院各专业前茅。2019届小学教育专业共有79名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为100%,英语四级通过率100%,英语六级通过率为40%,计算机二级通过率29%。截止到2018年6月7日,有32名同学考取研究生,33名同学被公办学校录取,升学率为26.9%,公办学校考取率为27.7%,截止到2018年9月初,119名学生全部在省厅网网签,就业率100%。

2019届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44人,考研10人,考研率22.73%,截止到2019年12月5日升学或就业的学生有42人,就业率达95.45%。

2020年秋,小学教育系5名同学参加了第八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3名同学获奖。

2020年小学教育系学生参加第七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获奖情况统计

姓名

参赛组别名称

参赛具体项目名称

获奖级别

指导教师姓名

李楠

小学数学组

小学数学

一等奖

郝芳

樊蓓蓓

小学数学组

小学数学

三等奖

郝芳

程琪

小学语文组

小学语文

三等奖

马玉宾

本专业对青岛市毕业生所在的27所小学(用人单位)的校长或主任就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本专业大多数毕业生达到了要求,获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用人单位毕业要求达成调查表

题目

完全符合

比较符合

一般

不太符合

完全不符合

达成度

了解并愿意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93%

7%

0

0

0

100%

理解和认同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

85%

11%

4%

0

0

96%

具有较好的学科知识基础

81%

19%

0

0

0

100%

教师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扎实

81%

15%

0


0

100%

了解班级管理的知识和策略

89%

11%

0

0

0

100%

综合育人意识较强

93%

7%

0

0

0

100%

有一定的专业发展意识和反思能力

81%

15%

4%

0

0

96%

有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89)

11%

0

0

0

100%

我们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很多业务骨干,经调查显示,有近7%的毕业生担任学校中层,27%的毕业生担任学校教研或集备组长。

小学教育系毕业生获得荣誉、奖项情况 :

题目\选项

校级

县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公开课展示(含一师一优课、优质课、观摩课等)

12.46%

21.55%

7.74%

1.35%

0.34%

论文获奖

3.03%

1.35%

1.68%

9.76%

3.37%

论文发表

2.02%

1.35%

1.01%

6.06%

5.05%

主持课题

6.73%

2.02%

0.67%

0%

0.34%

参与课题

15.49%

3.37%

5.39%

4.04%

0.34%

学科带头人

4.71%

1.68%

0.34%

0%

0%

名师

4.71%

1.35%

0%

0%

0%

优秀指导教师

3.37%

11.45%

2.69%

0.67%

0.34%

优秀班主任

12.46%

3.7%

0%

0%

0%

先进工作者

6.06%

0.34%

0%

0%

0%

其他

13.13%

3.03%

1.35%

0%

0%














小学教育系毕业生获得荣誉、奖项情况举例

姓名

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毕业生

全国第四届中小学数学建模说课大奖赛获小学组一等奖

“冰心杯”首届全国小学生好习惯培养大赛荣获优秀辅导员奖

山东省第十九届教育教学“百佳”论文二等奖

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优秀学员

青岛市首届中小学“翻转课堂”微视频小学组三等奖

青岛市微课评选活动三等奖

青岛市“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青岛市优课(2017年)

青岛市“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被评为青岛市优课二等奖(2019年)

青岛市“中小学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青岛市二等奖,荣获优秀辅导员教师称号。

青岛市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一等奖

“青岛市中小学国防教育讲师团”国防教育课片段说课比赛三等奖

青岛市普通中小学主题班会优质课三等奖

青岛市城乡交流课

青岛市一师一优课优课

青岛市优质课比赛三等奖

“2013(第10次)中国教育系统优质课、课件全国评选”教案评选《鲜花和星星》二等奖

“2013(第10次)中国教育系统优质课、课件全国评选”论文评选《浅谈后进生转化》三等奖

山东省第十八届教育教学“百佳”论文评选二等奖

2016年青岛市微课开发项目征集评选二等奖

2019青岛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参加2018年第11届浦江之约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暨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写作教学展示观摩会

2018年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论文《浅谈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教学》收录于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选

教案《分数的基本性质》获“第八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论文大赛”二等奖。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育教学案例)》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教学设计《圆的认识》获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二等奖

山东省小学科学网络课程资源征集活动中执教《种子发芽了》公开课

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素养比赛中获综合评比二等奖

以2012年毕业生董亚运为例,在毕业六年的时间内,她已经成长为即墨区优秀青年教师,荣获即墨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即墨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光荣称号,在教学方面上,她善于钻研,能够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作为区级青年骨干教师被推荐加入到了青岛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读书班。现已获得“即墨区小学语文公开课”,并多次在区级现场会上进行汇报展示。在教学方面,她善于钻研,能够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作为区级青年骨干教师被推荐加入到了青岛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读书班。现已获得“即墨区小学语文公开课”,并多次在区级现场会上进行汇报展示。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青岛市未来5-20年是小学师资非常紧缺的阶段。(1)青岛市城市发展规划常住人口2020年自9000万人达到1200万人,势必造成学龄儿童大增,未来新增大量小学教师。(2)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师资老龄化严重,小学新教师补充量较大。(3)小学需要高水平本科师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4)小班化是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如果小学推行小班化,小学教师数量更是严重短缺。(5)以前教师考录数量有编制限制,所以尽管需求量大但每年招聘人数并不多。新教师考录改革后,教师实行聘任制,也会造成招聘教师数量激增。

但同时,青岛市小学教师招聘竞争也日益严峻。原因是(1)青岛市小学教师招聘不仅招收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也招收各学科教育专业毕业生。(2)青岛市小学教师招聘已经打破地域界限,全国各地市优秀师范专业毕业生进入竞争。(3)青岛市小学教师招聘全部面向非师范毕业生,竞争人群增多。(4)青岛市小学教师招聘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竞争加剧。

未来小学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免费师范生,他们来自全省17个地市,除西部向个地市外,东部地市每年只有几个学生,他们的就业没有问题,回到当地直接参与工作,西部虽然人数多一点,一个地市也就是十几个人,应该也不是问题。只是要加强他们在校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未来本专业将面临着较大的社会需求和严峻的竞争压力,一方面我们要抓住机会扩大规模,面向社会培养更多的小学教师;另一方面,需要我们提高育人质量,办出特色,提供令社会更满意的师资。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方面

缺乏优秀生源的相关奖励制度与措施,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不足。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实行公费师范生制度,不仅免学费且提供生活补助,但要求为农村教育服务至少6年,这些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生源的报考意向,出现了生源的城乡比例失衡,部分学生受公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吸引报考小学教育专业,从教愿意不强。

2. 持续追踪方面

毕业生持续追踪与用人单位调查机制尚不健全,追踪调查结果分析运用不够,对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宣传力度不够,挖掘和发扬榜样引领作用不足,校友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改进措施

1.进一步完善招生宣传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健全校友联络员队伍;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重视电视、报纸及网络等媒体的立体宣传,提升小学教育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完善对优秀生源的激励制度,如设立奖学金,配备科研导师,给予外出交流学习机会等,吸引优秀生源报考。积极与教育管理部门沟通,了解公费师范生就业安排细节政策,并及时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优质就业资源。

2.定期调整和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在方案调整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考虑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实行自由选课制度,在专业必修和限选课程的基础上,多元(2+X)学科课程模块采取自由选课制度,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自由选修课程。同时,开通跨专业选修通道,支持学生多元自由发展。

3.形成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日常化机制,发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搭建学生接触社会的平台,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审视、自我反思,找准方向。

4.建立学业发展及时性测评机制,辅导员、任课教师和班级委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和学风进行定期调查并及时反馈。同时强化过程性评价,提高过程性评价在学业成绩中的权重,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5.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动态调整监控机制,加强与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相关利益方沟通,尤其是在校学生,引入动态反馈机制,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网络评教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进一步将利益相关方参与课程体系评价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保证利益相关方参与评价的广度和深度。为此,将尝试设置相关机构或中心,持续进行毕业生追踪、反馈,开展用人单位调研,收集大数据并进行专业分析。各课程教师将在倾听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协调当前需求与未来趋势,不断改进课程与教学,突出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Copyright 2021 Normal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