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事件蕴含机遇挑战,积极语言引领美好人生
时间:2020-03-06 作者: 阅读量:1169 编辑:张黎

主讲人:陈虹博士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副会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一部分  危机事件蕴含机遇挑战

危机事件,对个人,甚至对社会都会造成严重危害,冲击着人们的压力应对极限。此次疫情,就属于危机事件。心理危机不是病,是一种情感危机,时间不长但感觉混乱,因为内心无助所以有崩溃感。

心理危机一般会在几周内平静下来。大部分人能够顺利解决。换一种角度考虑,危机即意味着转机。比如教育工作者在疫情期间学会了网上直播的方式上课,还有些家长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家庭,这些家庭里的孩子忽然变得懂事,镇定,坚强,做出许多宽容善良之举。说明孩子在危机事件面前,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变化,得到了快速成长。

 

机遇一: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

疑问:学生面临网上学习的无奈之举,同时抱有好奇的态度。网上学习有哪些优势吗?

网上学习就是利用网络课程,实现自主性学习和探索学习。是

教与学的改变。

网上学习的优点:

第一、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时间,空间自由。

第三、可以超高学习,也可以回放学习。

第四、学习资源超级丰富。

第五、充分体现了因人而异。可以匿名提问,照顾了内向的同学。

第六、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选择的学习,形成自己的方法。

 

机遇二、懂得了上网游戏的界限

疑问:足不出户在家30天,一天玩游戏多长时间比较好?

宅在家里一天中,发微信、看视频、语音聊天,每件事不超过一小时,打游戏不超过2小时,这些比较可以接受;

一天之中至少4个小时写作业,看看书,上网课,复习,画画,练琴,比较好;

1到2小时像手工、打牌、吃饭、吃零食、看电视、吃零食、发呆,是合理的,尽量保证8到10小时睡眠;

玩游戏一天连续超过3小时,间歇合计6至8小时就要限制了。如果玩电子游戏,尤其是群体“开黑”接近或超过八小时,坚决不能接受。如果连续几天打游戏在8小时以上,就必须被制止。

 

正常(上网)游戏与网络成瘾的区别

 

如果玩网络游戏是为了愉快好玩,和同学聊天,缓解压力,去除疲劳感,每天连续玩不超过2—3小时,其他时间可以正常写作业,看书,练习乐器,做家务,吃饭睡觉,玩到两个小时左右叫停能停,或过一会能停,或被叫几次停,最多在一个小时之内能停下来,就属于正常接受范围。这些人被视为“网络正常使用群体”,可以被允许玩电子游戏。

 

如果沉溺在网络游戏中,上网时间3—8小时,占据一天大部分时间,怎么叫都停不下来,网络之外的时间,对什么都没兴趣,不爱理人,沉默寡言,脾气怪异,不愿社交,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失去平衡。这种情形属于网络使用过度状态。必须加以注意。要逐渐减少上网时间。减低到每天不超过三个小时。

 

网络成瘾达到病态水平是什么样?

有特别强烈的上网欲望,每天上网超过8小时连续三个月。减少或停止网上游戏就全身难受,烦躁,脾气暴,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入睡,精神极度痛苦。日常生活功能严重受损,需要服药。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

 

第二部分  积极语言引领美好人生

 

积极语言:

1.能为自己或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

2.发现和激励他人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例如

3.引导自己或他人发挥优势与潜能

4.在消极事件找到发现美好

注意:积极语言并不是必须夸对方,而是引导沟通,变得有趣,有的说,有效,可持续。

 

学习表达积极语言的有效肢体动作

点头表示同意,配以“哦,是这样啊,明白了”;

微笑表示欣赏,配以“是嘛,这么逗,够棒的”;

倾听表示关注,配以“还有呢,我的天,你怎么弄的,有啥高招”等

 

语言层次——积极语言应用  

 

判断

示例

特征

归因

不要脸,让警察抓你,打死你,不要你了,都不理你

恶语

剥夺爱与归属

笨,傻,蠢,差,窝囊,马虎,浮躁,骗人,撒谎,让人失望,老失败,拖后腿,很糟糕

负向肯定,批评打击他人

降低自尊

不行,不好,不是,不对,别动,没记性,没出息,不听话,不努力,不理想,没救了,不求上进,不愿意,不做

No语言,误解,制止他人,不相信他人

否定他人

行,好,是对,可以,试试,想干,做得了,会成功

理解他人,先正向肯定,再指出no的原因,提出建议,让人感觉有希望

肯定,尊重

理想情况

我同意,我欣赏,我尊重,我期待,我理解,有道理,有收获,有希望,有提高,有进步,是有原因的,咱们加油

正向肯定,提出指向未来的建议和有目标效果的行为

激励,引导,促进他人自我实现

 

应用一:交友的积极语言

问:开学后,用什么心态和患病治愈,疑似但没病,与湖北人有接触史的同事,同学,友人相处,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具体做法:

第一步,对他好点。自己先做到不对他冷漠,有机会的时候也劝大家不要冷漠他,比如当发现有同学都说:离我远点儿,或躲着他不理他,就要和这位同学说:对他好一点,别冷漠他。

第二步,尽量帮他。不是在作业或其他事情上帮助,而是从心理方面帮助他,理解他的需求。方法是:主动跟他说说话,对他说:“没事的,已经好了就没事了。”当时看上去可能对他没什么明显帮助,但他会感受到大家的善意。

第三步,要相信他。如果劝他之后还处在原来情绪中,就停止安慰和询问可以离开他一会,由于每个人性格不同,所以回复时间各异。如果本身性格开朗,可能回复比较快,如果平时不太爱说话,可能比较慢。总之,要相信他。

第四步,合作在先。在疫情一般地区,大家不会太恐惧这个人,如果需要与此人有肢体或物体肢体接触,比如让学生交作业,或做大扫除。

如果只是疑似,没病应该像平时一样,该玩玩,该合作合作,该同桌就是同桌,不要显示出歧视,疏远,哄闹,取笑。按照学校规定和要求与他们相处就可以,相信学校,相信医学。

 

应用二:助人的积极语言

问:疫情之后开学的话,如果我发现某人看上去是有心理问题,我能做点什么,去帮助他?

疫情之后开学的话,如果发现有的同学情绪不高,不快乐,不合群,老说烦,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都无所谓,而且经常说,我怎么学什么都记不住呀。我觉得大家都很烦我。这时,要注意了,要给予关注和帮助,给予他心理援助,帮助心理重建。比如,听一听,了解一下,什么让他难受。他说的时候,可能是杂乱无章的。我们可以帮他梳理一下。

具体做法:

1.听一听原因:“什么事让你这么难受?”“哦哦,这样呀,不容易不容易。”“哎呀,那你觉得哪件事,哪个人让你这么反感呢?”   

2.缓解他内心不适。“哦,其他人遇见了这种情况,也会很难过的,如果是我,可能还不如你呢。”“那你有什么打算呢?我能帮你点什么?”

3.多陪陪他。鼓动他一起吃饭,一起到操场上疯一疯。让他对周围人,身边的事感兴趣,提升他的快乐感与信心。

总结:在心理关怀、社会大规模的心理关怀氛围内,给大家一个口号:心理强,人强;语言美,人美!


公告通知
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