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团队2月12日工作纪要
时间:2020-03-06 作者: 阅读量: 编辑:张黎

疫情期间的家庭关系

主讲人:陈兴华

一、前言

一)、疫情期间家庭关系的表现

特殊性:超出原来计划的相处时间,新的相处模式。比如现在孩子要在家里上网课,家长的角色稍微向老师的角色转变,因为角色的混乱,可能出现一些新的家庭矛盾。而且由于时间空间的变化,小的矛盾也会被无限放大。

二)、家庭关系的实质

1、家庭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家庭成员是以血缘关系为联结的特殊的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的共性:要遵循尊重,了解,平等,互酬这四个基本原则。

尊重:不管家庭成员的身份地位,年龄,我们应该给予其人格充分的尊重。

了解:有没有试着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要通过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信息的交换)来互相理解。

平等:我们在态度上有没有做到与孩子真正的平等?比如我们常说别人家的孩子,要是孩子类比别人家的父母呢?家长如何感受?

互酬: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是教学相长的。

这四个原则在夫妻关系之中一样适合。

二、三种常见的家庭关系

一)、夫妻关系

1、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建设的基础。夫妻之间发生矛盾,很多时候都不是一种原则性问题,更多源于彼此之间的不理解。孩子在八岁之前性别差异没有那么大,八岁之后的孩子更愿意和同性小伙伴玩耍。试想一群小男孩/小女孩在玩耍,一个小男孩/小女孩受伤了会怎么样?男孩受伤,退出游戏,其他人继续。女孩受伤,游戏停止,其他女孩过来安慰她。儿童游戏是对成人世界的模仿,从这个游戏中可以明显的反映出女性更害怕孤独,男性更害怕被约束。这对夫妻相处有一个启示,女要宠,男要懂。即男性要多关心女性,女性要多去理解男性。婚姻是需要经营的。

2、步入婚姻之前,双方的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在一起生活不要试图改变对方。君子求和,小人求合。不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去改变对方。对亲人最大的支持是让他们知道我们活得很好,很开心。

3、

二)、亲子关系

1、有没有充分尊重自己的孩子?

包括对孩子这个独立的“人”,对孩子犯的错误,对其成长规律的尊重。孩子要在错误中学习,不倒翁永远不会摔跤,但是永远不能前进一步。

2、我们真正地了解孩子吗?

在学习上,孩子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自己的孩子又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我们都知道吗?孩子学习有“关键期”,不要违背其成长规律。联合国对儿童教育提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生存。这些方面,我们做得够好吗?另外,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男孩女孩千万不要进行比较。

3、家长与孩子是平等的关系。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法是每一个公民都要遵守的,家规是真的适用于每一位家庭成员了吗?还是只是要求孩子做的事情呢?比如有些家长自己躺在沙发上玩着手机,头也不抬地要求孩子去学习。孩子是因你而来却不是为你而活。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定有其特殊的使命。

爱其如其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4、互酬,孩子与父母之间应该互相学习。

孩子可以从家长那里学到很多,家长一样也可以在孩子身上学到很多,比如蓬勃的好奇心,活跃的思维方式,对世界的满腔热情等等。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能超过孩子对父母的爱吗?

5、态度最重要。

态度会营造一种氛围。一种让人感受到有没有平等,有没有尊重的氛围。讲道理的目的是什么?证明自己是对的。这样就已经不是平等的关系了,孩子在这种氛围中会感到不舒服,把自己更大的能量用在反抗上,而不是听你讲什么。所以能不能营造一种真正平等、尊重的氛围很重要。举个例子,家长抱怨孩子写作业不认真,拖拖拉拉。我们自问,做什么事情我们会拖拖拉拉?或者考虑做什么样的事情可以让我们不那么拖拖拉拉?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玩,就很难安心的去学。

6、几乎所有的亲子矛盾都根源于夫妻矛盾。

孩子出生之后,最先接触的亲密互动就是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所以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孩子。比如妈妈不高兴,孩子感受到生存安全的威胁,想要讨好妈妈。妈妈仍然不高兴,孩子会产生自我怀疑。妈妈抱怨爸爸,孩子会很纠结,因为孩子心里觉得爸爸没有那么糟糕,但是这样说出来会对不起妈妈。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聪明的女性会让孩子觉得她的爸爸是很好的,妈妈的眼光是很好的。这里也对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的家属有一个启示,应该多向孩子赞美家人的无私和无畏,而不是说抛下家人。

三)、隔代关系

人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生理要求以外,还要满足精神需求。比如:存在感,成就感,价值感……

为了满足存在感和价值感,有一种最基本的需要——被需要。父母如何协调满足父辈与字辈的这些需要?有一项研究表明,男性在退休一年时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究其原因,他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迅速骤降,让他无法适应。成就感是一个人获得自信的一个来源。家长应该欣赏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表扬。欣赏是单纯的,而表扬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孩子要做的:做家务,玩,学习。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做这样的人会做的事情,那么孩子就会拥有这样的品格。

三、反思

1、家长能更好地理解老师,对以后的家校合作有帮助。

2、反思家庭关系,家庭需要建设,需要经营。

3、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有特殊的感受。反思有哪些值得借鉴学习的,未来的生活,我应该怎么样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

4、反思整个的生活习惯。比如饮食习惯,对生命的态度…

5、反思教育。教育应该注重什么?

公告通知
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