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团队2月9日工作纪要
时间:2020-03-06 作者: 阅读量:1133 编辑:张黎

为进一步提高青岛大学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团队中学生志愿者的专业能力及素养,保障公益心理援助的专业性,青岛大学心理与精神健康研究院和心理系老师于2020年2月9日面向同学们再次开展线上培训。


基于疫情心理应激的焦点解决咨询技术

主讲人:宫准老师

一  疫情心理应激的特点

1) 是一种情绪情感危机的反应,不是疾病。

往往是在短暂时间内,由于当事人无法用通常的方法处理所面临的特殊困境,引起的一种混乱与崩溃的状态。同时,这种危机中不只意味着危险,又蕴含着机会,获得新的良性结果的潜在机会。

2) 想法与真实的澄清。

针对恐慌的情绪,帮助个案认识想法与真实的情况是否一致,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二  焦点解决咨询基本理念

1.不需要聚焦于问题的原因,重要的是问题的解决

2.从正向的意义出发

更多的看到个案的正向力量,挖掘其成功的经验,发现并强调个案的可能性而不是其局限性。

3.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咨询员和个案是协作的关系。我们的咨询员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专家,而个案是最了解自己问题的专家,通过双方互动,咨询员帮助个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不当的解决方法常是问题的所在

面对自己的恐慌症状时,应对的措施不当会使自己越陷越深,加重问题。所以在帮助过程中我们要引导来访者采用正确的解决方法去解决问题。

5.关注问题的症状是不是也能具有正向功能

这要求我们不仅要看到问题的症状,更要看到其背后的正向功能。例如,针对此次疫情,大多数人宅在家中,很无聊,但是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相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6.雪球效应

看重小的改变,要引导个案看到小改变的价值。

7.找到例外,解决就在其中

是个案自己的经验,不是咨询师的。比如,询问个案:在这段让自己感到很不好的经历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一天你的状态好一些?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8.重构个案的问题,创造改变

此前的第一步是充分接受个案,比如负面情绪的宣泄等等,与之建立共情关系,然后尽快进入症状的正向意义的引导过程中。

三焦点解决咨询基本流程

1) 建设解决的对话阶段:约四十分钟

对话架构(描述问题阶段,提供个案描述问题的机会但不追究问题的成因)

目标架构(这一阶段常用问句,澄清个案想要的目标)

例外架构(探索例外阶段,例外询问、评量询问都是这一阶段常用的方式)

假设解决架构(可以引导他想象事情解决之后的情景,既可能找到新的线索,又可以为其提供正向力量)

2)正向反馈阶段:约十分钟

咨询员需要回顾和整理前面阶段所提到的有效解决的途径,然后以正向的反馈、有意义的信息的方式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个案,促使其改变。要配合着有依据的赞美,让个案感受到鼓励。也可以为他提供一些讯息,让个案减少焦虑。

四焦点解决咨询技术

1. 一般化(共情)

把个案的问题非问题化,告知他这是正常的,是一般人也会遭遇的,以降低个案的负面情绪。(注意使用严重程度较低的语句重述,以降低负面情绪,更不能直接去辩驳。)

2. 预设性的询问

对话中使用一些企图影响、改变个案的知觉的语言,引导个案往正向、积极、解决方法思考方向。在谈话刚开始或者会谈陷入困境时使用。比如,面对这样的事,你想我可以帮你什么?

3. 评量询问

利用数值(比如0-10)的评量,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个案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当下状态、未来状态以及改变状态。通常会限定做评量的时间,询问过程中要配合着鼓励性的回复。

4. 振奋性的鼓舞

表达对个案的支持。注意鼓励要符合实情,而且不能太空洞。

5. 赞许

对其表现出正向力量的地方,随时给予鼓励和赞许。例如,个案拨打电话行为本身,就可得到赞许,是个案的一种勇气的体现。

6. 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

小改变可以引发大改变,引导个案从最先出现的改变迹象描绘,展开解决行动的步骤。小的目标可以树立当事人解决行动的信心与动机,尤其是最先出现的迹象如果曾经有发生过的例外,则行动起来更容易些。

7. 关系询问

询问个案关于重要他人对他对事件或者对于改变的可能看法,扩展并改变个案的知觉。(切换视角)

8. 例外询问

凡事都有例外,有例外就能解决。例外是指个案的问题没有发生或者严重程度较低、发生次数较少等较不被个案注意的特定情境。这里要注意问最近的例外经验,并追求例外的细节,简述摘要或赞许个案所答复的例外内容。

9. 因应询问

引导个案去看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使得情况没有变得更糟,从而找到他解决自己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寻找正向目标代替消极目标。

比如,即使你觉得情况已经那么糟糕了,是什么力量促使你拨打这个电话的?

五.对焦点解决咨询技术的简要评价

优点:强调个案自身的正向力量和积极意义,提问技巧和策略新颖。局限:不适用严重心理问题的情况,同时不看问题成因,太注重问题不发生的例外。



危机的心理实质及应对

主讲人:陈兴华老师

一 危机干预“干预”的是什么?是危机?还是危机事件中的人?

我们干预的不是危机,而是面对危机事件中的每一个人。所以在咨询过程中可以把焦点放一下,不要总是围绕疫情。


二 危机的心理实质是什么?人们的情绪和危机有什么关系?

心理危机是一种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可以划分为警戒阶段(积攒能量)、阻抗阶段(宣泄能量)、衰竭阶段(生理上的不适)三个阶段。

每个人都会在生命中遇见应激事件,产生应激反应。而非常严重的事件引起的心理危机不同之处在于,积攒阶段很长,而且能量没有地方宣泄。于是持续警戒带来的影响:更专注(但是注意力的面是变窄的),更敏感 ,恐慌,焦虑,烦躁都有可能。带来的危险是不明确的,于是人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消灭它。


三 不同群体的情绪来自哪里?有何不一样?

1)对疫情的恐惧,对家人的担忧,过于焦虑而产生的各种想法的恐慌

情绪反映人们对这个事件的态度,如果负面情绪长时间得不到疏解,可能引起其他疾病。

2)恐惧源于不自信,不了解,缺乏安全感。(从这样一个角度引导个案,细细地分析,以一种减弱恐惧的方法让他直面恐惧)

3)无聊,找不到自己的自我价值,自我认同感低。

四 应对策略

1)过度的宣传营造了惶恐的氛围,让个案减少放在这上面的注意力,并且试着去接受发生了的事(这需要智慧和勇气)。

2)接受之后要去反思,学习。

①此次疫情对我们每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在家中很无聊→为什么会无聊→是不是生活节奏需要改变→转移注意力到自身,不要过于依赖外界→享受孤独,享受与自己待在一起的时间,给自己留点时间做自己的兴趣爱好。

    ②是否要改变生活习惯?(目前的一些治愈案例很可能是患者自身的自愈能力较强。)

    “五脏对五行”

 ·   饮食方面要注意,肺属金,土养金,所以养胃也很重要(在家可以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火克金心属火,所以心火少一点,对肺也好,在家要做到静心,不要过度沉迷虚拟世界,

回归现实。情绪与肺有很重要的关联,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开心起来,调整好情绪。很多时候不是因为高兴才笑,而是因为笑了才高兴

③对待生命的态度

    反思自身,我们是否因无聊和安逸过分寻求刺激,漠视生命?



公告通知
科学研究